专业 严谨 敬业 高效
NEWS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合恒动态】合恒律所举办《税务稽查行政处罚听证实务》专题讲座
来源: | 作者:融媒体中心 | 发布时间: 53天前 | 4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5年5月16日,合恒律所法税专委会联合公司法专委会及行政法专委会共同举办《税务稽查行政处罚听证实务》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特邀北京市京师(沈阳)律所专职律师、京师律所(全国)刑法委涉税犯罪研究中心副主任、辽宁省律师协会财税法律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安庆芳律师前来授课。



    律所主任李志山,合伙人、常法中心主任张妮娜,法税专委会主任李莉、副主任程敬叶、秘书长周云、副秘书长张彩凤,医疗法律专委会主任梁鸿超,资源优化中心主任李乔娜等四十余位律师与企业人员参加讲座。讲座由我所法税专委会主任李莉律师主持。


    李志山主任在开场致辞中指出,我国税收政策兼具强政策导向性与动态调整性,传统法律思维难以完全覆盖税务争议的复杂性。他强调,面对企业涉税风险频发与行政程序规范化并存的现状,律师需突破单一法律视角,融合政策研判、行业知识与多领域协作能力,构建“法律+税务+管理”的复合型服务模式。他同时提出,合恒律所将深化与财税、审计等专家的协同机制,以专业化、系统化服务应对客户多元需求。



    讲座中,安庆芳律师以“程序正义是实体正义的基石”开篇,系统梳理了税务听证制度的国际法理基础与国内实践困境。他指出,听证程序源于英国的“自然公正”原则,其核心在于保障纳税人权利、提升行政决策的透明度与公信力。通过对比美国的正当程序原则、德国的行政程序法典化实践及日本对纳税人权益的精细化保护,安律师强调,听证制度作为现代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在全球范围内已被广泛确立为行政程序的基本准则。然而,我国实践中听证程序的启动率偏低,存在告知不充分、辩论机制缺失、听证笔录排他性未被严格遵循等问题,导致纳税人权利保障流于形式。他结合典型案例指出,税务机关在稽查过程中常因程序瑕疵引发争议,而听证程序的规范实施不仅能有效减少执法矛盾,还能通过证据交换、事实澄清和法律适用的公开辩论,为纳税人争取更为合理的处理结果。


    在实务操作层面,安律师深入剖析了听证程序中的关键环节与策略应对。他强调,听证前的充分告知是程序合法性的前提,律师需协助当事人全面掌握案件事实与法律依据,通过证据收集与风险预判构建抗辩基础。听证过程中,律师需围绕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与关联性展开质证,尤其在虚开发票、偷逃税款等高风险案件中,需通过第三方数据调取、交易链条还原等方式,精准反驳执法机关的初步结论。他特别指出,听证笔录的排他性原则要求所有行政决定必须以听证记录为依据,这一规则既是对程序正义的保障,也为律师提供了通过程序漏洞争取权益的空间。此外,安律师还探讨了听证与复议、诉讼程序的衔接问题,认为税务律师需在程序选择上灵活布局,例如在听证阶段优先争取撤销或减轻处罚的决定,避免后续复议或诉讼中因程序瑕疵导致不利后果。


    针对税务争议解决中的复杂性,安律师结合自身代理的多起典型案例,揭示了税务律师在证据攻防中的核心作用。他提到,在某企业虚开发票案件中,执法机关以“交易真实性存疑”为由拟处以高额罚款,但律师通过调取银行流水、合同文本及上下游企业证言,构建出完整的交易证据链,并在听证中逐项反驳执法机关的认定逻辑,最终促使税务机关撤销处罚决定。他强调,税务律师不仅需具备对税法、行政法的深刻理解,还需掌握民商法、会计准则等交叉领域的知识,才能在证据规则严格的税务争议中实现突破。此外,他呼吁行业重视听证程序的实践价值,通过加强律师参与、优化程序设计,推动税务执法从“结果导向”向“程序正义”转型,为税收法治化进程注入专业力量。


    讲座尾声,与会人员围绕“税务稽查与刑事风险的边界”“跨区域执法协调机制”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安律师逐一解析实务难点,现场互动热烈。



    本次讲座不仅为合恒律所税务法律服务团队注入新思路,更彰显了律所深耕专业领域、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担当。未来,合恒将继续以专业力量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助力企业在合规发展中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