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法律机会藏在政策变化中,最好的法律机会初期往往不被人看好。
法律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和商业是一样的,想要做好,重点不在于怎么做,首先在于怎么选。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2020年淘宝双十一搞活动的时候,交易额很快就突破了千亿的规模,达到4982亿元。同向对比下法律行业的数据,整体行业的创收不过是淘宝千亿规模的零头。但这不是说律师不够聪明,或者搞电商的都是精英,其实根本区别只有一个,就是「赛道不同」。卖拉链的再怎么比也不可能比卖飞机的有钱,做服务的律师卖的是时间,和搞电商卖商品的比,结果只能是“赛道限制了我们对钱的想象力”。
不过从事律师这个行业的多多少少都有一些情怀,倾向于“站着把钱挣了”,即能赚钱糊口又能实现自己的法律情怀。虽然钱少点,也过着也算舒服。
但即便是在法律行业,也存在赛道选择的问题。法律这个行业发展到今天已经出现了细化分工,各个领域或者说各个赛道差别很大,选择一个好的赛道也是很重要的。
而正如上面提到的“最好的法律机会藏在政策变化中,最好的法律机会初期往往不被人看好”,执行其实就是这么一个法律机会。
从规模上来说,官方有过数据公布,说是执行领域的市场规模整体接近5万亿。我们不知道这个数据是怎么统计出来的,但执行案件量逐渐暴增倒是真的。做过执行的律师也应该能感受到:法院“最热闹”、人满为患、案多人愁的部门的就是执行局。
理性的数据和感性的观察都在告诉我们一个事实:
执行领域大有可为。
但这只是一个层面,还有一个层面是执行领域目前做的人不是太多,或者说这个领域还没什么大咖出来,谁做的早谁就容易成为大咖。之所以这么说,其实理由也很简单,我们随便问一个律师“执行领域哪家强”,恐怕没有几个律师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执行领域给律师的感觉就是业务就是流程化的业务,搞个申请书,安排实习律师做执行立案,然后打电话催促法官尽快执行,属于哪种“技术含量不高、律师不能主导、结果不能确定、周期太过长久、做好全凭运气”的领域。
总之一句话,大部分律师不怎么看好执行领域。
而在官方层面,官方这两年一直在强化执行领域,不断出台各类政策希望“解决执行难”的问题,而且2019年的时候还专门出台一个文件《关于深入推进律师参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意见》,鼓励律师参与到法院的执行工作中来。
盘子规模大、同行竞争少、官方政策好,这三者促成了执行领域成为新的法律机会。
但机会归机会,看到了不代表能做好。正如之前有人说90年代他也像马云一样看好电商这个领域,但奈何没有去做电商,否则现在哪有马云什么事啊!这样的观点我们自然不敢苟同,看好执行只是第一步,重点还在于要做执行业务做起来。
但真正深入到执行领域,成立了我们自己的执行团队(尽执团队)之后我们发现:执行不是你想做就能做的,做好执行最起码得「过三关」:
第一关叫做地域关。
做过执行业务的律师都了解,执行有很强的地域性。这种地域性一方面是因为执行业务是一个周期比较长的业务,需要和执行法官不断沟通对接。在同一个地域,相对来说,沟通方便一些。另外有一些业务,比如财产保全、扣押、查封,有时候比拼的就是速度,做的足够快才能及时保全、扣押、查封财产,而不至于导致财产被隐藏或者被别人提前保全、扣押、查封。当然决定执行速度有很多因素,但不排除地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但做律师的都知道,自己能掌控的一般就是自己这一亩三分地,真超出这个范围了,对执行案件的掌控能力就有限了,尤其涉及到跨省的执行案件,推动起来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第二关叫做财产关。
做过执行业务的都知道,在执行中财产最关键。有的执行案件能不能做好,关键就在于能不能找到有效的财产线索,进而通过执行程序实现财产的变现回款。
基于这个逻辑,执行律师们一直在找一个东西,这个东西叫做“执行财产检索系统”,用这个系统可以很容易检索到财产线索进而启动执行程序,实现执行回款。我们团队刚开始成立执行团队的时候也在苦苦寻找这个东西,但找了一整发现大家用的东西都差不多,无非就是企查查、启信宝、调查令、官网查询、线索整合工具。也没听说过谁家真的开发出能满足执行业务需要的“财产线索检索系统”。
既然没有这样的系统,那么做执行业务比拼的就是「谁能把执行业务做得更细致」。比如我们实务中遇到的:同一个财产线索不同的人处理会有不同的结果,尤其是涉及到房产或者土地的财产线索,在网上查资料和到现场做勘察,得出的结果往往差别很大。
执行的财产线索有的时候就是靠水磨功夫磨出来的。
第三关叫做知识关。
接触了一段时间执行业务之后,我得出一个结论“谁再说执行业务简单,我肯定打不死他”。执行可以说是整个诉讼的一个最终端口,这就决定了执行业务的三大特征:
第一是繁杂,涉及到的知识体系几乎覆盖整个法律体系,各方面的专业知识都得熟悉掌握,这点集中体现在执行异议之诉上。而执行异议之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诉讼的继续,而且是各个类型诉讼的继续,没有广博的知识储备,想做好执行异议之诉恐怕很难入门;
第二是结果的不确定性。能否找到有效财产线索,实现执行回款,进而拿到律师费,这个结果不确定都算正常。不正常的结果不确定也会不断地遇到,包括追加适格的执行当事人、对执行财产提出的异议之诉、执行案件缺乏上位法导致的执行处理口径不一。这些都加剧了执行处理的难度,很难有一个像诉讼一样可预期的结果。
第三是执行的收费周期长。做执行业务的都知道,执行的案源是不缺,但缺的是「优质案源的筛选机制」。做执行案子一般都采用全风险或者半风险的收费机制,能不能收回代理费关键在于执行回款的结果。但有些执行案子天然属于「被终本」的死案。这样的案子接到手里,几乎就意味着砸到手里,前期的投入基本白搭。所以做执行想要做好,不是任何案子都可以接,关键得建立「优质案源筛选机制」,筛选出能执行回款的案子。
这些其实就是目前执行领域面临的机会和挑战,是个不错的领域,但想要做好并不容易。冒昧揣测,这也是部分律师虽然看到执行领域的机会但没有深度做执行的原因所在。
那么有没有办法可以即享受执行领域的市场红利,又能避开执行领域的业务困境呢?
我们找到的办法是不单独做执行业务,而是要做执行业务联盟。
地域关、财产关、知识关,其本质上都是缺乏资源,解决的方案也很简单,做执行领域的资源整合。而执行领域的资源整合必然要突破一所一团队的局限,去做跨所、跨团队、跨地域的合作,这个时候的最佳方案就是「执行业务联盟」。
基于上述情况,北京速执律师事务所、陕西哲勤律师事务所、陕西合恒律师事务所三家作为发起人,联合发起「执行业务云端联盟」,旨在搭建各个地域执行律师团队的业务联盟,共同解决执行团队初期面临的各类困难,并实现跨地域执行业务合作,搭建一体化执行品牌,共同开拓执行业务领域。
在这个联盟设定之初,我们就确定了联盟的使命,在于「帮助更多的律师做好执行业务」。有了这个使命之后,下一步就是如何实现这个使命,毕竟我们不能光喊口号、贩卖人设,重点在于联盟能给律师做好执行业务提供什么。
就目前我们设计的方案,「执行业务云端联盟」发起后会从四个层面向执行律所做赋能,包括:案源开拓辅助、执行业务培训、执行物料共享、执行业务合作。
◼ 案源开拓辅助
案源开拓方面整合我们三家的优势人员,组成「执行案源辅导团队」,结合联盟成员的具体情况为联盟成员设计案源开拓方案,并辅导联盟成员形成执行案源开拓体系,建立长效的案源开拓机制。
◼ 执行业务培训
以北京速执律师事务所付晓雷律师、陕西哲勤律师事务所李伦律师、陕西合恒律师事务所郭永平律师为核心,并邀请执行领域的资深法官、资深律师共同组建「执行业务专家团」,设计执行领域专项、系列课程,以线上分享+线下培训+团队咨询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帮助联盟成员快速提升执行业务技能,更好地承办执行案件。
◼ 执行物料共享
对「执行业务云端联盟」形成的各类物料,均可授权分享给联盟成员,用于辅助联盟成员开拓案源、提升执行业务效能、做好执行人员培训。
目前规划的物料包括:执行法律法规库+执行类案数据库+执行品宣手册+执行品宣课程+财产线索检索地图+执行办案流程。
◼ 执行业务合作
逐步搭建联盟内部执行律师团队「跨地域合作长效机制」,依托执行团队的本地优势,发掘隐藏的财产线索,通过合办的方式承接执行业务,更好地实现执行业务的消化
「执行业务云端联盟」既是设想,也是我们现实的行动,因为2021年5月18日我们三家聚集到一起,正式发起执行业务云端联盟的具体工作,我们希望通过执行业务云端联盟为执行领域的开发找到一种新的可能。
「执行业务云端联盟」签约现场照片
「执行业务云端联盟」合影
毕竟做执行业务,大家好才是真的好。